谁赢得东北,谁将赢得世界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夏季达沃斯 新领军者年会在中国大连召开。世界商业巨头们聚集美丽海滨城市,共商中国和世界经济大事。9月7日,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华夏银行的领军者们也在这里聚首,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当中国的经济发展从珠三角、长三角转移到京津唐和东北地区时,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就显得格外重要。

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58项在东北。东北人口占全国的8.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1%,其中辽宁排第4位,黑龙江第13位,吉林第18位。东北,拥有一批优势产业和举足轻重的骨干企业。其中装备产业的电站成套设备占全国的1/3;石油化工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2/7;乙烯产量占全国的1/4;钢产量占全国的1/8;造船量占全国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木材产量占全国的1/2;商品粮产量占全国的1/3;普通高校154所,占全国比例的11.3%;本科院校18所,占全国比例的12.4%;专业技术人才210万,占全国比例的10%。

2000年到2006年,东北地区总计的港口资源量从13700万吨增加到35664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17.3%。其中,辽宁省作为港口的经济腹地,为港口提供的货运量从2000年的9000多万吨达到了2006年的2亿4000万吨,增加了1.63倍,平均增长率17.5%。吉林省从2000年的1853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4451万吨,增加了1.42倍,平均增长率为15.9%;黑龙江省从2000年的1451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4877万吨,增加了2.26倍,平均增长率为22.4%;内蒙古东部的货物量从2000年的1292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2337万吨,增加了0.81倍,平均增长率为10.4%。2000年,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额只有239亿元,2006年达到了661亿元,是2000年的2.76倍,平均增长率为18.4%;辽宁省海运贸易额从2000年的186亿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472亿元,增长了1.54倍,平均增长率为16.8%;吉林省海运外贸额从2000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5亿元,增长了2.02倍,平均年增长率20.2%;黑龙江省海运外贸额从2000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3亿元,增长了4.14倍,平均年增长率31.4%;内蒙古东部地区海运外贸额从2000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2亿元,增长了1.49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6.4%。

2006年东北三省的GDP总值达1.97万亿元,经济总量和增长主要集中在辽宁。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存款额等经济指标都占东北三省相应指标总量的半数左右,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占东北三省相应指标总量的2/3以上。2007年上半年,辽宁省经济增长对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8%。

大连市2006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2569亿元人民币,港口吞吐量达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20万TEU,大连港的货物吞吐量对外贸易为主,其比重占整个东北对外贸易量的90%、大连市的GDO增长占辽宁省2006年度2569/9257=27.75%.,占全国GDP总量的0.2569/22=1.16%,货物吞吐量占辽宁省的2.2%,全国吞吐量2.2/54=4.1%。

当前,中国交通建设出现了拐点,以往处于次要地位的水运交通,在未来20年将被放在重要位置上。伴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的交通行业,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建设高品质水运工程,将技术创新提高到新的高度;复杂条件下的港口、航道建设,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交通业需要把握机遇、明确目标、凝聚合力,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加强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水运工程关键技术开发,港口方面包括大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港口机械装备与工艺技术开发。在加强集装箱、大宗散货装卸技术研发的同时,注重特种货物装卸技术创新;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技术发展,提高港口综合通过能力的关键技术研究。

“十一五”期间,中国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将增加20亿吨。我国将加快沿海港口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建设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的环渤海港口群,大力发展海运融资、保险、交易、咨询等现代海运服务业。大力发展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公用码头,加大老码头更新改造力度,(贾逵爱)物流园区,保税园区、临港工业区的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港口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拓展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十一五”期间,中央将筹集至少四百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航道、水上支持保障系统等项目的建设。这是中国水运历史上最大的投资规模。

临港产业带的集聚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临港产业带集群有利于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参与世界分工与合作,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沿海地区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绝对比重,临港产业带的发展,对增强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临港产业带集群的形成,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沿海地区的竞争力,改变我国目前很多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的局面,加快技术创新,实现集约式增长。通过临港产业带集群向腹地的延伸,有利于促进腹地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城市运输市场,主要沿海港口吞吐量跃居世界港口前列。

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临港产业存在着聚集度较低、产业链不长、对其他产业和和腹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等弱点。通过产业集群的形成整合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加快发展重要临港产业的迫切要求。在临港产业发展方面,环渤海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也有不同。珠三角、长三角以轻工业产品和对外贸易为主,而环渤海由三大板块组成,产业结构各不相同:山东半岛产业体系比较健全、轻重工业并重,但家电、食品加工业和电子产业相对突出;在京津唐地区,北京、天津发展高科技产业,地区经济和物流业的条件更具优势;辽宁的重、化工业高度密集,重工业比例达70%。经过国企改革,加上国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辽宁的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腾飞的趋势。可以预见的是,环渤海的三个地区在完成各自的临港产业集聚期后,通过合并兼并发展走向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达沃斯年会的代表告诉我们:投资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我们想告诉达沃斯代表:投资只是经济发展的战术问题,融资才是经济发展的战略,并且是一个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只有充分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产出效率,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们倾听世界声音的同时,我们也想告诉世界:东北地区将兴建石油、钢铁、汽车、造船4大基地,东北将每年生产和加工1亿吨的油品,生产7000万吨的钢铁,生产30万辆汽车和建造500万吨的船舶。

我们还想告诉世界: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华夏银行面对的是东北振兴的庞大市场。这个市场有1.2亿的人口、需要四万亿的资金、每年8亿顿的吞吐量、4000万的就业人口、2万亿的GDP和14%的增长率。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有这么大的需求,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会像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华夏银行一样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们最想告诉来自世界各地参加达沃斯年会的代表们这么一句话:谁赢得东北,谁就会赢得世界。谁能和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华夏银行牵手,谁就会赢得大连,也将会赢得世界。

    金牌订舱是国际海运网的核心业务,通过行业联盟,资源整合,高速信息化系统应用,为航贸业降低20%-30%的物流成本。 用户直接通过金牌订舱中心便可向全球各大船公司进行在线订舱、获取提单、货物跟踪。                     资料下载

    中国国际海运网在线银行将建设成为为中国航贸企业提供海运金融服务的第一平台。它将航贸业务与金融服务信息化对接,为航贸企业在海运费结算、报关、财务管理等方面带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中国国际海运网与华夏银行开展深度的合作,针对个人用户开发联名旺运卡——华夏海运卡,持卡者不仅可以享受个人金融服务,而且可以享受更多服务项目的打折及积分活动,使工作业务和生活休闲进行“一卡式”捆绑。

    银关通是中国电子口岸的配套服务项目,通过海关业务系统、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华夏银行业务系统相连接,改变传统的税费支付方式,为企业用户提供准确、方便、快捷的网上缴纳税费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