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斌   李钧辉

  [摘要]:我国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四百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沿海十一个省、市、区(未包括台湾省)人口占全国的百分之四十,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百分之五十六,有着发展海运事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和重要的经济基础。港口是发展海运事业和带动经济的载体。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港口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港口业的开放和权力下放与发展,各地区港口发展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分析和总结其特色,对进一步推动港口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港口类型,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  
  1、效益型港口  
      中国港口大部分亏损,只有极少数港口盈利,而深圳就是典型的代表。深圳是中国第一个开放的窗口,南靠香港,它是中国最好的集装箱港口。2005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累计15351.4万吨,比2004年增长13.4%,集装箱吞吐量累计1619.7万标准箱,连续三年全球排名第四,稳居我国内地第二,比2004年净增253.8万标准箱,为2004年月平均箱量的2.2倍,比2004年增长18.6%。 2005年三大专业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分别为: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735.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5%;蛇口集装箱码头243.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2%;赤湾集装箱码头31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4%。其中盐田港效益最好(如图1所示)  
图1:盐田港财务指标变化图(来源:证券之星)
      随着深圳港外贸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全港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密度亦显著增加。据统计,至2005年底,共有50家世界著名集装箱船公司在深圳港开辟近远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54条,比2004年底净增23条,其中:美洲线61条(北美51条、南美10条);亚洲线42条;欧洲线43条;大洋洲线5条;非洲线3条,以深圳港为枢纽、覆盖世界十二大航区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表1:深圳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数据  
图2:深圳港2000~2005年货物吞吐量对比图
图3:深圳港2000~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对比图

   2005年深圳港生产形势呈现以下特点:(一)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三)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不断增加;(四)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稳步推进。

   2005年,深圳港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深圳港优良的水深条件及接壤香港的地理优势;(二)珠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外贸进出口连续增长;(三)李嘉诚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四)港口码头泊位增加,吞吐能力持续增强,港区集疏运系统不断改善;(五)各大码头公司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提高码头操作效率,华南公共驳船快线等有特色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六)各大船公司加大揽货力度;(七)深圳海关、国检、边检、海事等部门采取延长工作时间、进口重箱预申报、出口货物提前报检、集中查验、网上报检等一系列优化措施,提高了港口货物通关效率。

   由于深圳港开放较早,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契机,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强和改善管理,合理集权,提高了管理效率,走在了中国港口的发展前列。深圳港是国内极少数取得效益的港口,因此,它是效益型港口的代表。
2、国际型港口
   上海港正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建设。提出了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业中长期发展战略,2005至2010年为培育期,初步形成框架,拥有各类相关产业接近或达到香港目前水平;2010至2020年为发展期,建成产业完整、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航运服务业体系,接近伦敦现代航运服务业水平,基本建成功能型国际航运中心。
   另外,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公布的正式统计数据,200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44300万吨,比2004年增长16.9%,超越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
   同时,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大幅攀升。2005年上海港累计完成集装箱箱量达1808.4万标准箱(TEU),增长24.3%,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量的25.9%,居香港、新加坡之后继续居世界第三位。其中,12月洋山一期码头完成17万4000标准箱
表2:上海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数据
图4:上海港2000~2005年货物吞吐量变化图
图5:上海港2000~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变化图
图6:上海外商投资状况表
 
[ 下一页 ]